近日,谢先军教授团队在“灌溉活动对非饱和带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上发表。
高砷地下水季节性漫灌会造成非饱和带中砷的积累、富集、抑制农产品的生长,并通过食物链、皮肤吸收等途径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研究灌溉活动影响下非饱和带中砷迁移转化规律对消除地方性砷中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谢先军教授团队选取大同盆地典型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开展了野外灌溉试验,通过模拟研究了灌溉对非饱和带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灌溉活动影响下非饱和带中砷的迁移转化机制。本研究不仅解决了砷在非饱和带中迁移转化机理这一科学问题,还为为高砷地下水灌区砷中毒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图1灌溉过程中砷的迁移转化过程模式图
该项研究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 41772255, 41521001和41372254)和湖北省重大科研项目(2016ACA167)资助。论文第一作者为伟德国际BETVlCTOR官方网站2016级博士研究生肖紫怡,该研究成果在谢先军教授指导下完成。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ydrol.2018.07.018
编辑:张学海